作品展示(入围作品)
《借我一匹马》
(“码”上听)
《借我一匹马》曲谱
作词:罗木果
词作者,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作:歌曲《金不换银不换》《小花》《出云之月》,编剧作品《永不落幕的火把节》《山岗上的歌与舞》《火塘》等。曾荣获省级以上奖项。
作曲:曾诚
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代音乐制作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会员,四川省流行音乐协会副会长。流行作品《胜利》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曲比赛优秀作品奖,作品《冰雪速度》入选北京冬季奥运会优秀音乐作品等。
演唱:拉丹珠
青年女歌手、藏彝民族音乐人。参演少数民族主题歌舞音乐会《藏羌彝》担任主唱、歌曲改编、策划;参演剧目《白毛女》饰演“喜儿”;参演音乐剧《归》饰演“雪迎”,代表作有《光》《情歌》《客人亲人》《请记住我》等。
创作谈
罗木果:
抒写藏羌彝的浪漫与自由之歌
《借我一匹马》这首歌,写了一年多,原本是我写在朋友圈里的一首诗歌,有一次到曾老师的工作室去探班,说到一些喜欢的歌曲,聊到了爱与自由的话题,聊到了音乐如何把浪漫说出巧的话题,我的心里一下子被点亮,对这首放置了很久的歌曲有了一些新的想法。随后我们受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文联之邀,又一起在泸沽湖采风,在这片专属于爱和自由、专属于浪漫的地方,终于完成了这首《借我一匹马》的创作。
歌曲在创作之初,就想好了让拉丹珠老师来唱,她是彝藏混血,身上糅合了两个民族的风情与音色,也符合我们“弱化明确的民族风格,用泛藏羌彝的风格写作这首歌”的最初目的。
所以后来我在歌词中所描述的风貌,涵盖了四川藏羌彝走廊的所有风光,有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也有泸沽湖畔的海藻花;有彝族最爱的月亮,也有羌族最爱的云朵。至于蓝色的马,更是我和曾老师在聊天中,随口而出的一句闲聊,蓝色就是自由和浪漫的颜色,也应该是属于藏羌彝走廊的颜色。
我希望这首歌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与传唱,因为它是一首抒写藏羌彝共有的自由与浪漫之歌。
曾诚:
泸沽湖畔的爱与自由
《借我一匹马》是一首在泸沽湖畔诞生的歌曲,融合了流行、民族和世界音乐元素,充满浪漫与梦幻。这首歌词从“借我一匹蓝色的马”开始,描绘了一幅穿越山谷和格桑花的图景,象征着对爱情的无尽追求。在这曲中,情感宛如湖边放牧的牧人,在云朵和雪山之间自由徜徉,每一转折处都充满诗意与情感。歌中的意象,如歌声随水流动,月牙化作海藻花,以及心仪之人留下未尽的情话,都富有深情和自然之爱。马蹄声随风起舞,春日归途上的野花芬芳,更是对美好爱情的象征。
创作过程中,我们深入体验了泸沽湖的自然风光和当地文化,这些体验成为了歌曲创作的源泉。我们希望歌词清新、纯粹,同时要像晨露上的日光,既闪耀着诗意,又不失日常生活的温暖与质朴。至于旋律,我们希望它如同一条蜿蜒的小溪,既自然流畅又在某些转弯处留下深刻的印记。旋律要像是那个在你心里跳跃的小精灵,时而藏在树叶下,时而跳跃在林间,既让人捉摸不透,又让人念念不忘。在编曲上我们特意添加了一些地方音乐元素,用以增强歌曲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整首歌曲的制作过程注重细节与情感的传达,旨在创造一种听觉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而我们希望通过这首歌,传达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以及对遥远而纯粹的爱情的向往。
所以《借我一匹马》不仅是一首歌曲,它是一次文化和音乐的探索,是我们在音乐道路上学习成长的一次难得的美好经历,也是对自然美、民族文化和纯粹爱情的一次深情致敬。通过这首歌,我们希望能够把泸沽湖的美丽与它的故事传达给更多的人,让大家感受到这份来自远方的浪漫和诗意。
审核:蒲秀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