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现代 >> 北京现代类型 >> 正文 >> 正文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召开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推

来源:北京现代 时间:2025/6/26
12月11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与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书法导报》联合召开“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青年文化自信——推进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与推广大师项目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北京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多地团校、多个职业院校的专家及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推广一线师生余人参加会议。以大师工作室项目为抓手,推进三项文化建设工作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乔东亮教授出席会议并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青年文化自信”为题致辞。乔东亮指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时代需要的青年先锋,既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办学的初心使命,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北青人的担当。乔东亮希望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大师工作室项目,以青年政治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契机,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准则,有机融合文化素养培育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着重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兴起职业教育领域对书法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二是强化技艺创新并研发文化书法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和评价标准;三是推动书法和传统文化这个民族瑰宝走向世界青年。以审美自信为根基,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北京市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项目——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与推广大师工作室首席专家王岳川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王岳川指出,中国书法是经史子集的承担者,是汉字历史和人文意味的审美体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书法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知行载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呼吁,在中华文化传播面临重重挑战的背景下,我们对文化传承要有充分认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推广事业任重道远,要着力面向青少年传承书法弘扬中华文化;要以审美自信为根基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推进书法美育以建设美丽中国。以师带徒是青兰相接、薪火相传的最佳途径大师工作室合作企业——《书法导报》王荣生总编从校企合作视角谈了中国特色学徒制在书法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强调以师带徒是青兰相接、薪火相传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在媒体生产力推进青年文化书法传承模式上有所创新,也探索了青年文化传承融合新时代数字传媒的路径。朝着“高品质、有特色、国际化”方向发展书法教育项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职业教育研究所霍丽娟教授高度评价项目的青年政治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结合在职业教育当中落地生根。霍丽娟教授希望项目继续朝着“高品质、有特色、国际化”方向发展,在职业人才培养上进一步聚焦核心技能,落实课程体系和课程思政,加强技术创新、将书法和中华传统文化扩展到“一带一路”和海外青年中。促进青年群体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清华大学张铮副教授从数字文化产业的角度,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青年双向奔赴。北京师范大学虞晓勇教授讲析了书法“探彼意象”之美,强调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青年可通过书写融入到整个大文明学习当中。北京师范大学查律教授阐释了书法人格审美的正大雅境界,呼吁以书法写就人格正大雅,以书法弘扬文化正大雅。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指出,青少年永远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没有青少年的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传承;呼吁要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中国传媒大学张晶教授指出,书法本身的意向性、形象感激发人们的审美趣味,书法本身的文化蕴含、人格蕴含锻造人的修养气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从这个角度切入青年美育是非常可行的渠道,也是非常好、非常重要的开端。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长江学者金惠敏教授指出,要与时俱进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文化是我们自己的,不是我们对它无所作为,而是在文化中要强调对青年引导、教育的作用。青年工作学院杨晶研究员指出,书法书写了中国文化精神,青少年书法普及是当前青年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嘉宾聚焦传统文化与青年文化自信做了精彩报告。打造“四位一体”产教共同体,推动书法职业教育上台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周永源对项目推进提出要求,希望项目单位以研讨会为里程碑和新起点,以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和思想智慧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工作室的建设方向和任务目标,按照北京市高水平实践基地大师工作室建设的相关要求,依托各位大师的资源,传习大师的技与道,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当中,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修养,努力培养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英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及青年工作学院全体师生参会。青年工作学院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在大师的引领下推动文化书法传承,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产教共同体,推进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积累、创新和发展,为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青年文化自信贡献力量。(通讯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黄昕景晓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552.html